110年專題製作-重新淬煉的DNA-日月潭紅茶親子活動規劃與設計

由梁大慶老師指導學生吳文慈、曹佳晴、邱珮瑜、黃楷鈞。

在體驗經濟時代,隨著旅遊者旅遊經歷的日益豐富而多元,旅遊消費觀念的逐漸成熟,旅遊者對體驗的需求日益高漲,他們已不再滿足於大眾化的旅遊產品,更渴望追求個性化、體驗化、情感化、休閒化以及包裝化的旅遊經歷。

「臺茶18號」這種以印度阿薩姆紅茶與臺灣野山茶配種而成的紅茶,其茶湯呈現鮮紅色,蘊含淡淡肉桂與薄荷香氣,在經過921地震之後成為主要產業,開啟了魚池鄉茶產業的契機,更成為了遊客來到日月潭必買的伴手禮之一,可說紅茶是組成社區的DNA之一;紅茶多半會加工為茶葉,以極為講究茶品、茶水、茶具與沖泡過程的「老人茶」方式品嚐,因為沖泡時間耗時,現今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其他更便利的方式來飲用紅茶,卻使得茶藝的文化與精神逐漸失卻,本團隊改變以往的品茶模式,使紅茶給人的印象重新淬煉,讓它更多元化與趣味化,並結合當地特色及資源規劃成親子活動,希望以全新的樣貌來吸引人潮,讓大人小孩都能喜愛,使紅茶再一次成為社區活絡重要的關鍵。

本團隊將地方產業DNA活用其中帶入澀水社區,同時與澀水小農合作,使用澀水紅茶融入特色甜點,並將社區內近年來新崛起的生態步道-以豐富蕨類聞名的侏儸紀世界,作為紅茶地圖的主題,提供社區做導覽手冊使用,讓遊客除了有對社區的基本的認知外,並利用各項體驗活動(如紅茶採摘、甜點DIY),帶著遊客去了解「紅茶」對社區的重要性,進而產生情感與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