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專題製作-後疫情時代之產地直送新鮮補給車行銷與服務模式規劃與設計
由梁大慶老師指導學生劉祐佑、林安琪、陳宣亦、彭成源,自2019 年 12 月 Covid 19 疫情延燒至今,在疫情肆虐下的臺灣,雖然能以網購的方式取得日常所需,但考量食材的 新鮮程度和價格,民眾仍然必須出門到市場採買生鮮蔬果及農產品, 目前的傳統市場及量販超市等場所,不僅人流量高且具染疫風險,因此選擇透過農產品 產銷平台採買的消費者逐漸增加,產地直送及防疫蔬果箱的新農產購物模式也隨之興起。雲林縣為農業大縣 以農漁業為主要產業,農產品不但量大又健康,且為全台灣農業產值最高的縣市 ,全台有三分之一的農產品皆由雲林縣出產,但因應疫情造成的消費模式、行為、型態改變, 讓在地小農面臨行銷困境,為此本團隊整合並蒐集雲林縣在地農產品,進而規劃補給車品牌形象及外觀展示最後初步安排一條固定路線沿路配送並販售產品, 同時 架設專門的線上預購平台,使消費者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不需出遠門就能購買到雲林在地小農現採的新鮮蔬果,同時減少農產品在 行銷及 運輸上流失的金錢與時間成本,進而達到雲林農產及產地直推廣送的最終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