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專題製作-新住民女性生命舞碼下的台越涵化飲食設計
由林俊男老師、黃士哲老師、康世昊老師及方俊源老師指導學生吳曉嵐、陳怡軒。
跨國婚姻在全球化時代掀起了熱潮,愈來愈多東南亞新住民(尤以越南籍比例最高)以外籍配偶的身分定居於臺灣。來臺後除了語言溝通問題、婆媳問題外,最常見的便是飲食文化的差異性,新住民在適應臺灣飲食文化的同時,也將部分家鄉口味融入臺灣料理中。此現象讓本團隊好奇: 臺 越除了文化交融外,是否也能從飲食面向互融?透過家鄉菜與異國菜交織而成的道地美食樂章,能否算是涵化菜餚 而透過交融後的菜餚,是否更能讓新住民女聯想其背後的文化意義與故事,喚起他們的自我歸屬的共鳴?
本團隊以此為研究動機,並以越南新住民女性為研究對象進行 個案 探討。
本研究將目的分為三個面向,第一,彙整越南來臺新住民女性的飲食習慣之改變及來臺後遭逢的困境,將其生命歷程故事中重要的特殊記憶點紀錄;從中找尋涵化菜單的靈感,設計一組涵蓋了菜單、創新菜餚的涵化飲食為其二;最終,透過菜單與菜餚的設計,嘗詴讓新住民女性在看到涵化設計的同時,能聯想其家鄉文化與故事,與在臺灣後所發生的故事,喚起更多新住民女性從文化故事中尋回自我歸屬感的共鳴。
整體而言,本團隊將以越南新住民女性於家鄉及來到臺灣後的轉變之生命歷程故事與特殊 記憶點為主軸探討,透過涵化現象探究兩者間的關係,解構再結構菜餚 之飲食 內涵與背後的文化,並於設計成果呈現一組創新之涵化菜單、菜餚 。


